您现在的位置是:智能座舱科技前沿 > 百科
贾啟后:七旬老人修路十余载 无私奉献甘做“守路人”
智能座舱科技前沿2025-04-30 18:55:27【百科】7人已围观
简介沈巷镇双河村西太溪自然村村民贾啟后是个年逾七旬的热心老人,十年间他风雨无阻,义务修补村庄道路约八公里,用自己长满老茧的双手为邻里乡亲换来坦途。头戴草帽,脚穿胶鞋,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三轮车,穿梭在村庄各
沈巷镇双河村西太溪自然村村民贾啟后是守路人个年逾七旬的热心老人,十年间他风雨无阻,贾啟义务修补村庄道路约八公里,后旬用自己长满老茧的老人双手为邻里乡亲换来坦途。
头戴草帽,修路脚穿胶鞋,余载骑着一辆破旧的无私电动三轮车,穿梭在村庄各条道路间“左顾右盼”地巡查已成为贾啟后的奉献生活常态。一旦发现哪里的守路人路坑洼不平,他就立即停下车,贾啟拿出工具,后旬叮叮当当地敲打修补起来。老人双河村有一条主干道联通全村支路,修路修建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余载历经多年风吹日晒和车辆碾压,无私不免有些裂缝坑洼。2013年的一天,恰逢大雨过后,贾啟后在路过这条道路时,由于路面积水,意外被一处水坑绊倒,导致身体多处软组织挫伤。康复后的贾啟后重新站在这条自己走了二十多年的道路上,萌生了“修路”的想法。
“助人就是助己,我为村里修路就是为自己修路。”说干就干的贾啟后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双河村的路上总能看到这位黑黑瘦瘦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铁锹扛在肩上,哪里不平就补到哪里。起初,贾啟后用三轮车装来细沙和土填补坑坑洼洼地段,总共填了30多车。之后,贾啟后又“盯上” 一条村里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花了一年的时间将这条300米的道路修补平整,并自己取名“学士路”,寓意家乡的孩子们读书成才,回馈家乡。这么多年,村民们对贾啟后的义举一直心生敬佩。
1946年,贾啟后出生在沈巷镇双河村西太溪自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他早早跟着父亲学习了瓦匠这个手艺,担起养家的重任。因为家庭贫困,贾啟后错过了最佳结婚年龄,加之年纪越来越大,瓦工的工作渐渐被机器和其他青壮年取代,贾啟后成了村里的五保户。刚开始有不少人并不理解他的举动,认为一个五保户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上,还要自费购买水泥黄沙修路,究竟图些什么?但贾啟后却说,“我享受着国家的资助,也想尽力回馈社会,干点实事。”怀有一颗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他将修路这件“小事”一干就坚持了十年,成了双河村道路名副其实的“守护神”。
2023年5月开始,双河村进行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其间需要开挖路面,挖出的泥土无法及时清运,只能堆积到道路两侧,对村民出行造成一定的隐患。双河村号召村民自发做好“门前三包”,贾啟后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拿着工具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石块,配合安放警示标志,并在部分人员往来密集的路口,担当文明交通劝导员,为往来的家长学子出行保驾护航。对于他的行为,不少村民纷纷称赞,“施工期间,如果没有老贾在这条路上蹲守,那我们接送孩子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摩擦。”
这两年,年迈的贾啟后先后被查出患有骨质增生和类风湿等疾病,他的朋友们都劝他身体不好就少做点,但老贾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份公益事业,对朋友的劝阻和担忧总是“高高挂起”。修路的这几年,贾啟后开坏了一辆三轮车,补贴的资金除去日常生活必须外,其他几乎全部用于修路。村委会在得知老贾的先进事迹后,常常为他补贴修路的花费,但他总是婉言拒绝。
在贾啟后的带动下,不少邻里乡亲加入义务修复道路的行动中来,很多在外游子看到家乡的变化,也不由地对老贾这个“带头人”表示钦佩和赞赏。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贾啟后身为一个平凡人,做的尽是平凡事,但当这些平凡汇聚,便成了不平凡。最近,听说村子引进了宜居村庄项目和企业入驻,道路将重新建设即刻动工,贾啟后坚定表示,他要为这件惠民利民的事情作贡献,成为这条路最坚定的守护者。(记者 汪潜)
很赞哦!(18)
上一篇: 四款花果茶助您中秋解油腻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半决赛前瞻:山西坐拥最强外援军团 北京伤病成X因素
- 《光与影:33号远征队》Steam在线超7万 CEO竟来自育碧
- 全新课程LES MILLS CEREMONY将正式亮相2025莱美盛典
- 不愿让你看见我的眼泪
- 伤感爱情的qq个性签名 我不是蜡笔小新不可能天天开心
- 我不是骗子!贾跃亭宣布:再还七八亿美元就可以回国了
- 胡晓春:迎客松的“哨兵”
- 这个立夏,在海边邂逅当“红”大明星
- 舅舅祁厅,娱乐帝国,野狗看门
- 韩国东北山区发生野火,数百人被疏散
- “好戏”掀热潮 欢喜闹元宵
- 2021年小学升学最新资讯、复习试题
- 安庆市:诠释文化传承 展现少年朝气
- 滁州市:多举措引领文明婚俗新风尚
- 综漫舰娘:从零开始打造次元帝国
- 完美下载软件推荐:好用的“思维导图”工具软件,帮你解决工作学习难题
- 铜陵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交流展示活动启动
- 川剧《江姐》亮相安徽
- 池州:抵制高额彩礼 弘扬文明新风
- “安徽好人”汪春冰:越过山丘 “医”路守护